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新闻简报

灾害与产业同抓 生态与发展并重

2014-11-27 12:53| 发布者: 网站编辑| 查看: 2274


  12月6至7日,省友协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本年度第8个合作项目“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灾害管理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在成都龙泉驿召开。省内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业界管理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主题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灾害现状与科学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长江上游产业转型与发展”。这是一届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及合作论坛,取得了预期的积极效果。
  一
  论坛紧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加大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角度,探索有效实施灾害科学管理和生态产业发展之路的理论与方法,力求从学术层面给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此,本届论坛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以讲座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就新时期长江上游生态建设面临的特殊灾害威胁、利用信息技术准确评估灾害风险和科学实施防灾减灾管理工程,协调生态安全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集群体智慧,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观点和见解,为与会学者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成果,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
  论坛主要议题、观点和建议有:长江上游流域面积辽阔,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0.2%。相关论证结果表明,流域水电开发对三峡水库有着重要的拦沙作用,并使三峡水利枢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水库调洪,使沿江城市的防洪标准得到显著提高。如溪洛渡水库建成运行30年后,可拦截67%的悬移质物质,减少三峡库尾段泥沙的淤积,推迟三峡水库淤积达到100年的平衡年限,有利于重庆港的航运。随着流域梯级水电站的陆续建设,库区对外、对内交通条件的改善,移民及工程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中将改变当地地表水的分布状况,必然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及地质环境平衡而产生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水文及地下水状况的改变,以及由此导致的水库区库岸再造、水库渗漏、水库淤积、水库诱发地震,以及大坝下游局部河段断流,大坝上游水位上升等情况的发生,应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论坛建议建立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常态机制,加快应用地理空间技术等数字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监控体系,建设长江上游数字流域示范工程。
  论坛还展现了数字九寨如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有效实现游客时空分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功效;强调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创新管理思维,提出“信息技术本身没有灵魂,只有创新思想赋予其应用中产生灵魂”的观点。部分学者还提倡防灾对策的管理思维体系需要加快变革;针对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三大主体工程构成,提出深化工程建设,开展科学规划,建立防灾减灾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和实施路径,长江上游经济、社会、文化特质,并建议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等等。
  三
  论坛参与者一致强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真正维护民生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保障,并构建“绿色的生态经济体系、绿色的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和绿色的规范运营体系”;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积极促进跨区域的交流合作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当然,论坛参与者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围绕有利于促进美丽长江的建设,强调要加快对灾害信息数字化预测的新认识和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深入研究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管理工程理论与方法,生态安全与文化、旅游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四
  论坛由主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圆桌会议两部分组成。出席论坛的人员有省内灾害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及利用的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业界负责人、高校教授、科研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其专业和学术背景涵盖了诸多学科,通过讨论对如何保护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较多共识和积极有为的建议和观点。


 

川友协

 

TEL:028-84390473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东三段100号

Copyright © 2023 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1601965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248号

州维科技 技术支持    本站已开启 IPv6 访问

返回顶部